省份 | 批次 | 单列形式 | 计划数 | 招生联系人 | 电话 |
河北 | 本一批 | 单独院校代码 | 4 | 吴老师 | 13917568473 |
上海 | 综合评价批次 | 单独院校专业组 | 11 | 孙老师 | 18721349778 |
江苏 | 本一批 | 单独院校代码 | 7 | 姜老师 | 18801784637 |
安徽 | 本一批 | 单独院校代码 | 6 | 张老师 | 18964664262 |
福建 | 本一批 | 单独院校代码 | 6 | 范老师 | 17315246786 |
江西 | 本一批 | 单独院校代码 | 6 | 王老师 | 13918202742 |
河南 | 本一批 | 单独院校代码 | 8 | 李老师 | 15921745777 |
湖北 | 本一批 | 单独院校代码 | 5 | 郭老师 | 13524628169 |
湖南 | 本一批 | 单独院校代码 | 8 | 孙老师 | 18721349778 |
广东 | 本一批 | 单独院校代码 | 5 | 马老师 | 18901614394 |
广西 | 本一批 | 单独院校代码 | 8 | 沈老师 | 19946127572 |
四川 | 本一批 | 单独院校代码 | 7 | 陈老师 | 18817870040 |
云南 | 本一批 | 单独院校代码 | 4 | 靳老师 | 15000201357 |
陕西 | 本一批 | 单独院校代码 | 4 | 陈老师 | 18817870040 |
甘肃 | 本一批 | 单独院校代码 | 5 | ||
新疆 | 本一批 | 单独院校代码 | 4 | ||
辽宁 | 本一批 | 单独院校代码 | 9 | 孙老师 | 18721349778 |
吉林 | 本一批 | 单独院校代码 | 8 | ||
黑龙江 | 本一批 | 单独院校代码 | 6 | ||
北京 | 本一批 | 单独院校专业组 | 6 | 姜老师 | 18801784637 |
内蒙古 | 本一批 | 单独院校专业组 | 3 | ||
重庆 | 本一批 | 单独院校专业组 | 3 | 沈老师 | 19946127572 |
天津 | 本一批 | 单独院校专业组 | 7 |
联系电话有效时间:6月15-30日
中德工程学院介绍 |
中德工程学院官方B站 |
招生简介:
一、特色优势
中德合作的国际化办学是本学院专业的最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是中国教育和德国联邦教科部在高教领域合作的标杆和引领性项目;
2.人才培养受到中德两国政府、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CSC)、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以及德国高校国际合作联合会(DHIK)的全方位支持;
3. 采用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见长的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模式,师资由中德双方教授和企业专家共同组成,一系列德国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毕业实习岗位和毕业指导;
在读期间100%出国交流率(含第四年赴德学习及暑期交流)
4. 拥有在国内高校中首个建成的工业4.0实验中心和由二十多座中德合建专业教学实验室构成工程教育平台;
5. 培养性价比高,国内每年每生按教育部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最低标准收取学费,赴德国攻读双学位学生在德国留学高校免学费。
二、人才培养
中德工程学院借鉴德国工程师培养模式,开展与德国高校以及企业的紧密合作,在中国建立突出工程实践和应用性研发的高等教育新模式,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通过国际合作、校企合作,显著提升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培养具有扎实专业能力,跨文化交往和合作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的中德两国创新人才。在国际化教育背景下才能培养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经过多年的探索,中德工程学院已逐步形成国际化培养贯穿“全过程”、育人目标“全方位”、多主体“全员“育人的三位一体的工程教育国际化育人体系。并从课程、师资、企业实践、语言文化、管理等多方面为工程教育国际化育人体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采用3+1的联合培养模式:第1至第3学年在国内培养,第4学年在德国高校国际合作联合会34所成员应用科技大学学习,接受专业特色教育和综合工程能力培养。
学生毕业后获得中德双学士学位,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详见下图
中德工程学院赴德留学生中约近半数获得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奖学金以及其他各类奖学金;在读学生多次在国内外创新大赛中获奖,毕业生中不乏在各自专业领域创新和创业有成者。
2017年工业4.0-国际大学生3D打印机设计邀请赛亚军
Xplore全球自动化大奖赛,作品获奖并参加汉诺威工业展
动态智能建筑表皮”获得Xplore全球自动化一等奖
15级机电白云明获16-17年度拜仁慕尼黑奖学金
14级汽服王柯雯获15-16年度拜仁慕尼黑奖学金
三、社会认可
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在2014年李克强总理和默克尔总理共同签署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中被誉为中德高等教育合作的成功典范。在2015年、2016年,德国教科部和中国科技部先后发布《中国战略》以及《德国战略》中被誉为中德教育和科技合作的范例,被上海市教委将学院命名为“中外合作办学示范性机构”。
中德工程学院于2008年、2014年、2022年三次通过德国权威机构AQAS的高校专业资质认证,被列为德国对外教育合作的范例。
中德工程学院赴德留学生中约近半数获得德国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奖学金,以及其他各类奖学金;在读学生多次在国内外创新大赛中获奖,毕业生中不乏在各自专业领域创新和创业有成者。
四、未来发展
毕业生中83%获中德双学士学位。毕业生中60%进入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柏林工业大学、斯图加特大学等德国TU9高校攻读研究生,6%进入同济大学以及瑞士、英国、美国等高校攻读研究生,34%进入中德两国企业如宝马、奔驰、戴姆勒、博世、西门子等企业工作,还有部分学生进入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工作。
五、杰出院友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张博
2004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硕士,电机博士
博世中央研究院研发工程师
刘自源
2004级机械电子工程本科
慕尼黑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硕士
慕尼黑工业大学及西门子中央研究院联合培养机器人学博士
西门子中央研究院机器人学研究院
冯迪
2010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
慕尼黑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硕士
博世中央研究院与乌尔姆大学联合培养博士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
张书豪
2008级建筑设施智能技术本科
斯图加特大学能源技术硕士
德国Drees&Sommer(迪索)公司上海分公司建筑设备工程部门负责人
沈嘉赟
2010级建筑设施智能技术本科
慕尼黑工大节能与可持续建筑硕士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技术管理博士
现任瑞士邮政集团企业发展部项目经理兼大中华区副总监
管文林
2010级建筑设施智能专业本科
亚琛工业大学硕士
交能网创始人
德国EnBW能源集团电力现货交易经理
陈夏
2011级建筑设施智能专业本科
亚琛工业大学硕士
柏林工业大学数字建筑化与可持续在读博士
中德可持续建筑协会负责人之一
交能网创始人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郝冠琦
2009级汽车服务工程本科
布伦瑞克工大车辆工程硕士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德国代表处首席代表
王琪
2012级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本科
斯图加特大学2017级电动汽车专业研究生
2014年菲尼克斯企业奖学金,2015年DAAD(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奖学金
并被评为2016年同济大学优秀毕业生
现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袁绍珲
2009级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本科
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硕士
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机电研究所博士,电动车辆方向
王柯雯
2014级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本科
斯图加特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在读硕士
在同济期间,获15-16年度拜仁慕尼黑奖学金
同济第四年,留学纽伦堡应用科技大学获德方导师最高赞誉
留德期间,受德国主流媒体《法兰克福汇报》专题报道并给予盛赞
六、联系方式:
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
招生专业(类)名称:机械类(中外合作办学)
咨询电话:021-69584721 13916946319
电子邮箱:tjcdhaw@tongji.edu.cn
微信公众号:TJ_CHDAW
学院官方网站:https://cdhaw.tongji.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