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园地
党建园地
回顾改革发展历程 勇担时代先锋使命
——中德工程学院与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开展 “四史”学习主题教育活动


 2020年11月17日,在中德工程学院与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党委和中德工程学院与职业技术教育学院联合分党校的组织下,学院教工党员、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等百余名师生在嘉定校区济事楼301阶梯教室一起开展了“四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活动,聆听了王继平书记关于改革开放发展史的专题报告。


 改革开放是我国政府在1978年后制定的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政策。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王继平书记将时代背景和本学院、本学科的发展历程相结合,从改革开放发展史、中国职业教育与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和工程教育的要求、学院成立的初心和使命四个部分展开讲述。

   

   一、改革开放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新中国成立以后模仿苏联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曾一度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经济标志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的计划经济虽然曾一度为中国早期的经济恢复和初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其弊端日渐明显,已严重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而生机和活力则来自于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接受并同意邓小平关于“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的意见,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共中央在理论战线上的崇高任务。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征程。邓小平也因为率先提出要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并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总设计师!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经中国共产党人的持续努力,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的飞跃,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国家整体进入“小康社会”;形成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升。


 二、中国职业教育与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发展

 我国拥有着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截至2018年,我国有职业院校1.17万所,在校生2685.5万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和在校生规模分别占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庞大数字的背后,凝结着中国职业教育持续70年的艰难求索。

 新中国成立后,职业教育城市和乡村广泛开展,让更多人有了受教育、学技能的机会,扩大了职业教育的覆盖面。但是“文革”期间,职业教育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双轨制’”的标志,大量被停办、撤并或改为普通中学。改革开放以后,职业教育终于再度恢复,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和决定,鼓励和扶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绩。时代发展到今天,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的重要职责;承担着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历史重任;被视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战略突破口和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战略支点。


 三、国家对职业教育和工程教育的要求

 国务院、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职教师资培养、工程教育的指挥棒中与我们有关的内容包括: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师〔2018〕13号)提出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建强优化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提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第十二条)。《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教师〔2019〕6号)提出构建以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为主体、产教融合的多元培养培训格局(第3条),聚焦1+X证书制度开展教师全员培训(第七条)。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教高司函〔2017〕6号)提出新工科研究和实践围绕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开展。等。


  

   四、学院成立的初心和使命

   中德工程学院是2004年在教育部和德国联邦教研部的倡导和支持下成立的,成立的初心是要借鉴德国工程教育经验,探索建立适合国内发展需要、可推广、可持续发展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学院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四年培养,使毕业生成为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宽阔国际视野、直接工程经验,在高端产业、领先企业中技术前沿胜任工程师和管理工作的出色人才;能够具备在工程学科领域进一步深造和发展潜力,经过硕士、博士阶段学习成为高层次的优秀研发人才。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是1994年国家教委下文在包括同济大学在内的六所综合性大学中设立的,专门定位于从事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和职业教育研究。学院成立的初心是发挥同济大学的工程学科优势,借鉴德国经验,建立完整的职教师资培养专业,创新中国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培养兼具扎实学科专业基础、基本职业实践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复合型职教教师;聚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形成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探索学院专业化、持续发展机制;搭建一个对内经验和模式辐射,对外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因此,两院的创设是有国家背景、前瞻性和示范性的,除了自身直接的人才培养,还肩负着学习国际先进经验,探索结合本土实际形成可复制可迁移的模式,担负引领教育改革发展、服务国家的责任。

 此次专题党课内容详实,王继平书记的讲述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在场听众都受益匪浅。望全体党员教师和学生通过回顾改革发展历程,能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做时代先锋。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