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院友分享
在不断反思中成长 与时间赛跑中进步
发布时间:2020-07-25        浏览次数:316

16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生宁传方(2020届上海市优秀毕业生、2017年&2018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DAAD奖学金获得者),于2019/20学年第一学期在FH AACHEN完成了第七学期的课程,2019/20第二学期在IaAM研究所完成了工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导师Heiko Engemann和Prof. Stephan Kallweit)。毕业后将进入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攻读机器人专业研究生。

中德工程学院,我来了!

时间静静地流淌,在12年的学习生涯间,我所接触的大多数是基础和通识学科,这既是基础教育扎实的优点,也是限制个性和眼界的缺点。不同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不以培养大量基础劳动力为目的,而是更加注重各行各业专业型和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有些同学资源丰富、眼界开阔,可能在初高中的时候就对各个领域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对理想的职业生涯有了初步的规划。然而我对于自己的目标在哪里、未来要做什么却还在一直在思考。在这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我和很多同学一样有着很多迷惑的时刻,也有很多需要选择的瞬间。只有在十分理想的情况下,兴趣、特长和职业生涯才能三位一体。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使三者尽可能重合。我对科学更多持敬畏的态度,因此更偏向于注重应用的工科。同时,由于从小就喜欢电子游戏,父母也从事IT相关的工作,希望学习的专业与计算机相关。虽然偏爱工科,却只是喜欢动手而没有详细的兴趣方向和职业规划。综合以上因素,在填报志愿时我选择了中德工程学院的机械类专业,并决定在分专业时进入机械电子工程。

选择中德工程学院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第四年去德国的交流机会。对于我来说,出国最重要的是开阔视野和感受不同的文化,虽然去的国家不一定非德国不可,但在我的印象中,德国是一个有着优秀的工业产业并以严谨闻名的国家。不同于英美的高校,欧陆国家的高校势利性较轻并对基础教育和课程实践更为重视,这对于没有完全确定目标和奋斗方向的我来说更为合适。欧陆国家虽然有诸多英语授课的研究生项目,本科阶段的学习却多以本国语言进行。为了把握大四去交流的机会,必须从大一就开始紧张的德语学习。

大一,时间都去哪了!

我的学习方法应该算是比较特别,我一直认为高效的知识获取不是靠时间堆砌而是靠学习方法和技巧。我在高中三年就没有参加过任何补课班或集体自习,大学四年除了查找资料也从未去过图书馆。如果我发现某门课程需要投入明显多于其他同学的时间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果,可能是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欠缺导致效率较低。这种放弃拐棍的方法虽然让我在一些考试上吃了亏,却帮助我快速适应了中德大一的高压生活。我认为进入大学(尤其是中德)的首要任务便是调整学习方式,快速转变为高效自主学习的模式。一部分同学在被中德录取后便花费暑假的时间上德语课,其必要性因人而异。即使不计算备考德福的自费冲刺班,学院的德语课时总共也有1116。如果不在课上跟住老师,课后踏实做好工作,对于每个学期结束时欠下的债,一个假期的补课根本是杯水车薪。我从德语初级开始就按部就班,只严格完成课内的要求,未做任何额外工作,也在大二的3月一次通过德福考试。直到大三下评DAAD奖学金时,整个学院仅有2人德福成绩超过我。除了德语课,大一的通识类课程也十分紧张,比如高等数学还是颇具难度的,如果想拿到优秀的绩点,不仅需要强大的理解能力还需要足够的课后练习,要在学校举办的校内数学和物理竞赛中获奖更是如此。


然而,花费我大一最多时间的,既不是德语也不是通识课程,而是我在高中时就计划加入的学生会。大一上我参加了校学生会的招新宣讲,同时被自觉传媒部和文艺部邀请加入。出于对MAD作品的热爱,我选择了文艺部的视频制作处。校学生会提供了一个更大的舞台。在仅一年的任职期间,我为第31届十大歌手比赛制作了开场视频,为同济大学110周年校庆的制作了峥嵘济忆”和“英宇济遇”部分的可视化,同时也有幸认识了传院的教授并合作制作了“匡时济世”舞台剧的背景,受到了部内表彰和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虽然由于中德繁重的课业我推掉了所有现场工作(错过了实习中控和摄影的机会十分后悔),在最后仍然取得了20%的A级绩效。现在想来,这段学生会的经历对于我以后的学习很有帮助,它让我了解时间是挤出来的,确定目标后抓紧时间行动才会有收获。同时,在文艺部工作期间自学的视频制作知识在今后若干的演讲中都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甚至最后在大四与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相关的合成数据集毕业论文中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2016年对于我来说,我是一直看着前面的目标跑过来的,时间真的很紧张、时间真的很宝贵。

大二,就读机电就是个取舍的过程!

大二我从四平搬到了嘉定,开始了中德最辛苦的一年。嘉定校区相比四平校区离市中心较远,也更加让人有平和的心境。在嘉定选修了特色的高尔夫球课,发现高尔夫球就像大学的大多数课程一样,靠得更多是技巧而不是体力。

专业分流后各种各样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接踵而来,中德的课程体量相当于把4年的课程压缩到了3年。在3年内学习4年的课程外加一门语言显然不是那么容易的。虽然通过考试不是问题,但在课程实际内容的掌握上已经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万幸的是,大二每学期的核心专业课程数目仍保持在5门。而这5门又分布在机械、电子和信息技术的不同方向。虽然中德明面上没有提供选修课程的余地,却暗含着要求学生选择自己专攻的要求。教授课程的老师显然清楚中德繁重的课业,因此大多数专业课程也没有为难学生,内容比较浅显,这种广泛的课程设计对于满足德国研究生申请中最重要的课程匹配提供了一定便利,但也可能埋下了广而不精的隐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往往需要自己在老师领入门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扩展学习,比如仅仅8个学分的不包括任何上机实践的编程语言显然不足够使用,好在课上已经讲述了最基本的入门知识,可以自行搜集资料进行提高;比如自动控制原理的实验全部是验证性实验,控制器的设计还需要找资料学习和找工具模拟。

从大二开始,同学们间就开始盛行往届学长学姐的各种考试资料和实验资料。这在繁重课业的背景下是可以理解的,但也不要对资料过于依赖。一方面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需要靠自己的积累和整理,另一方面即使是传承了好几届的资料也存在正确性的问题。如果在考试中遇到资料中出现过的题目,却因为没有独立思考背了错误的答案而失分,将是十分遗憾的一件事情。这种态度使我在专业课上获得了扎实的基础,也使我失去了很多本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在本学期不少同学已经开始参加各种竞赛和项目,而我却迟迟没有行动。一方面因为课程和备考德福的压力,另一方面我对于追求奖项没有明确的动机,认为自己薄弱的基础知识无法支撑我取得显著的成果。现在想来这是我做的一个有些遗憾的决定。一方面各类比赛对基础知识的要求并不怎么高,大多数还是现学现卖,一般参加即可获得奖项和项目经验;另一方面参加比赛本身就是在深化某一个方向的知识。

除了浪费了各种竞赛和项目的资源外,我大二的另一个遗憾就是没有利用好同济大学的平台。同济不仅对内提供了各种讲座和活动,也提供了学生对外交流的平台,对于大四要到德国交流的CDHAWer,考完德福后的暑假应该是最适合也是最后能以同济大学名义参加夏令营的时间。不同于旅游的走马观花,夏令营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其他国家的日常生活,还可以感受其学术氛围,对于眼界的开阔十分有益。同济的外事网站上有各个国家各个学校的夏令营,可惜的是等我了解到这个信息时已经错过了期限。

大三,把时间用在刀刃上!

大三每学期都有2-3门德语授课的专业课。可能考虑到同学们的德语水平,除了驱动技术之外,其他外教课上讲述的知识都比讲义上要浅显。虽然这有助于同学们通过考试,却不太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一些我认为比较重要的科目,往往除了听讲和准备考试外还需要精心研读下讲义。比如自动控制原理2的考试是十分固定容易得分的模式,但自动控制原理这门课本身却十分深奥,掌握这门课这对控制原理和系统建模相关的实习也十分重要。如果仅仅以考试拿到5为标准来要求自己的话,对这门课的研究深度显然是不够的。

我对项目和实践接触相对较晚,直到大三上,在谢楠老师的指导下,我才开始进行大学的第一个项目,一套慧鱼工业4.0智能工厂模型的硬件安装、软件编程和控制调试。大三下的项目管理课又在张晓阳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点阵单元设计小组项目的软件编程部分并申请了专利。十分遗憾的是,而我刚刚对做Project产生兴趣并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时,却马上要离开同济进行最后一年交换了。

学习语言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对于一般同学来讲,英语的积累往往比德语更加深厚。除了德语的学习外,考虑到泛用性的需要和以后研究生的申请,英语也是十分重要的。由于进入大学时大家英语水平的参差不齐,大学课内的英语很难帮助到所有的同学。我在大三的寒假自学准备了托福考试(108),大三的暑假准备了GRE考试(329+4)。事实证明这个选择十分正确,其不仅在研究生的申请中帮我增添光彩,也间接帮助了我在德国的交流和毕业论文的撰写。

除了英语的学习外,大三我出于对动漫的热爱也开始在沪江上学习日语。但是由于平常学业任务繁忙,还是没办法像学习德语那样拿出大量的时间。同时,为了给英语让路,也没有坚持下来,最后也仅仅达到N4的水平。大三时我才了解到同济的东篱和万有引力社团,却感觉相见恨晚,已经没法投入大量的时间了。这是我继大二没有参加夏令营和比赛外第三个十分遗憾的地方。同济大学的各种社团提供了兴趣相投、年龄相仿的人的自由交流的平台,在一个氛围良好的社团中甚至会比在学院内更容易找到共同语言。中德参加的活动多与德语或德国相关,但也建议大家重视其他的活动机会加以补充。大三还是我电子竞技走到尽头的一年,其原因与其说是课业的压力,更接近于临近峰极时的失落。我对待游戏和对待学习一样认真,大三一年,我终于在自己喜欢的网游中取得了前0.5%的排名。此时却发现能够和我同台竞技的人已经很少有我相识的人,而多是一些游戏主播和代练,我还收到了不少接单的邀请。虽然这样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零工收入,却再也感受不到和朋友一起游戏时无所顾虑的快乐。此时我便对游戏的社交属性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便渐渐地从竞技游戏退出,多选择进行一些宿舍内的集体活动。我认为无论是参加学生会、加入社团还是玩电子游戏,都要扪心自问,是喜欢其内容本身还是依赖于其社交属性,并根据此决定对其的投入程度。即使是课余的娱乐时间,也要用在刀刃上,多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

大四,选择时间就是节省时间!

2019年9月,我与郭培圻一起来到了亚琛,一个处于德国、荷兰和比利时三国交界处的静谧且美丽的德国小城。由于我事先做了大量的资料查找和准备工作,一切手续都很顺利。比较可惜的是,因为估计到研究生的申请会花费我大量精力,选择了一些十分简单且在国内学过的课程。我认为尤其使对申请德国研究生的同学来说,最后一年是根据目标专业补足课程匹配的最后时间,根据自己想申请的研究生项目,补足必须的匹配课程。如果在大三选择德国学校之前就能确定自己的方向,明确自己要申请项目的课程需求,便可以根据不同合作高校提供的课程有选择性地筛选学校和进行选修。不要因为国内不需要选修课,到了能选修的时候也不会选了。

由于我已经确定我要继续深造读研究生,寻找实习的时候没有考虑任何企业,只投了研究所。时有耳闻投上几十乃至上百封简历才有面试或录取机会,但是我要说每一份申请都要有针对性,才能换来高效率。选择任何一个项目前都要去了解其研究所和导师背景,以及其是否符合我的毕业需要。最后看下来离家近的、时间自由的、能用双语的、我还感兴趣的也没有几个。再去匹配自己和项目背景,入门可能用到的知识再遣词造句,一天也就申请个一两封。最后我用了两周多的时间一共发了20个Email,收了11个回复,其中3个被拒绝,收了8个面试邀请。去了2个面试都过了,其中IGMR现场给我写了录用信,我就开开心心回家过圣诞节了。可是等我刚到家没几天,突然收到了校外导师的邮件,说这个岗位由于一些原因取消了,而我此时已经把其他的offer都decline或refer了,没有时间难过。这个时候,由于上学期的校内Project项目做得出色,我的导师主动问我愿不愿意在他的实验室里实习或者需不需要推荐,他手上有很多项目。由此可见,不经意的努力也会有意外的回报。

眨眼间,时间到了2020年。1月16日谢楠老师来亚琛参加专业协调会议,她在紧张的会议日程中还特意抽出时间请我们大吃了一顿,在异国他乡能见到谢老师大家都感到激动和开心!感恩谢楠老师对我们的关心。

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常的年份。肆虐全球的COVID-19让我们先是为祖国担心,然后在国内疫情好转后,亲人和学校又开始为我们担忧。我所在的Aachen是疫情比较严重的一个城市,因为它距离德国疫情的爆发地Heinsburg很近,不到20公里。所幸,我们在很早就准备了消毒用品,但是口罩已经根本找不到了。我和郭培圻开始了宿舍生活,一起合作解决买菜、吃饭的问题,并互相打气。由于我们的期末考试在临考的前一天被取消了,而不完成考试就无法开始实习,甚至有可能影响到我的研究生offer,时间十分急迫!我从疫情开始到毕业一共发了40多封邮件沟通解决考试、成绩、实习、答辩等问题,国内的谢楠老师也给了我很多指导和帮助。所幸老师们都很好,最后这些问题都圆满解决了。

虽然实习题目的改变直接导致我开始的时间线后延了2个月,疫情也导致了诸多计划不能执行,通过争分夺秒地认真选择和准备,我顺利在6月初完成了最终答辩。Kallweit教授给了我1.0的评分并与我一起将学位论文修改成paper投递给MLIS会议。

在德国的经历让我成长了很多。我知道做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意外时常会发生。如何坚定信心、规划好时间做好自己能做的,而后调整心态静待花开很重要。感谢中德工程学院给了我这个机遇,感谢老师们的辛苦付出!祝中德工程学院越来越好!我们一起加油,再坚持一下吧。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