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工程学院举办2024级大一新生参访学院实验室活动
4月12日,为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激发同学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为同学们未来学术道路和职业规划奠定坚实基础,中德工程学院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参访实践活动,即2024级大一新生走进实验室。同学们怀揣着对未知科学世界的好奇与向往,齐聚学院大楼前,在实验室工程师老师的带领下,有序步入各个实验室,开启了实验科学与应用科学的探索之旅。
第一个走进的是工业4.0实验室。工业4.0实验室是国内首个以“工业4.0”为核心的智能工厂实验室,实验室配备了KUKA机器人、数控车床、AGV自动导向车等先进硬件设备,其通过智能控制实现了人、机、物的智能协同与个性化定制生产,为学生提供实践与创新的平台,成为探索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基地。同学们亲眼见证了精密机械装置如何运转,从复杂的齿轮传动到先进的机器人技术,每一项展示都让他们赞叹不已,不仅学习了智能制造的理论知识,更通过实践操作加深理解。
三维打印与三维结构实验室配备了多台熔融沉积(FDM)三维打印机,致力于增材制造技术和三维结构设计工作,并着重研究高性能材料和增材制造下的新型结构,通过工程计算手段,达成结构个性化定制、性能优化以及轻量化的目标。同学们通过参观实验室认识到三维打印技术不仅是一种创新性的制造方式,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这种技术打破了传统制造的局限,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去创造和实现想法。三维打印与三维结构实验室展示了三维打印技术的强大功能,也让同学们看到了其在未来工业制造中的巨大潜力。
随着绿色能源的兴起,新能源汽车实验室成为了此次参观的亮点之一。同学们在这里学习了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电池管理及智能化控制等前沿技术,由此对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车路云协同智慧网联实验室,致力于“车-路-云”协同智慧网联技术的研究与项目开拓。实验室运用智慧沙盘,以高拟真场景为依托,将车辆运行状态、道路基础设施信息以及云端计算能力深度交织,搭建全方位实时信息交互网络,实现车辆、道路与云端的协同决策,有效提升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在实验室工程师的介绍下,同学们了解到这些设备是实现车路协同、云端智能调度的关键所在,它们通过高精度定位、无线通信等技术,将车辆与道路、云端紧密连接,从而实现车辆的智能化行驶和交通的高效管理,深切感受到了车路云协同技术的魅力。
智能感知自动驾驶,专注于智能驾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配备先进的智能驾驶技术实验室。实验室顾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微型智能小车和Apollo自动驾驶教具车,结合仿真平台,助力自动驾驶算法的测试、优化与实现。同学们通过参观对高精度传感器和机器学习算法有了深刻的了解,对如何实现环境感知、路径规划和智能决策有了新的认识,对未来自动驾驶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有很大帮助。
建筑微电网实验室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建设的国内首个建筑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实验室,包括“源-网-荷-储-控-碳”六部分,为“双碳”背景下建筑、能源、交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以及碳中和人才培养提供支撑。实验室金老师耐心地为同学们讲解了各项设备的用途和操作方法,让同学们对微电网系统的构成和运行原理有了直观认识。她还向同学们展示了正在研发的智能微电网管理系统,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的采集、储存,并实时监测和调节建筑的能源消耗策略,实现能源的最优配置。
建筑智能控制与实景验证数字孪生平台借鉴德国合作高校实验室建设理念,在校企共同支持下建设的全面融合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数字孪生(Digital Twin)及云计算技术、实现“可感知、可操控、可示范、可实践”的综合教学科研实验载体。平台不仅服务于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更致力于成为学科转型的“新引擎”,通过肖学姐的生动介绍,同学们对数智化驱动、绿色化导向和融合化创新,推动建筑+AI领域的前沿探索有了新的认识。平台具有远程控制、实时决策功能,不仅实现了室内环境的自动调节,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未来环境变化,从而提前做出调整策略。参观过程中,同学们体验了气象变化与窗户的动态联动及自动检测室内人员状态并调控空调系统,充分体会到了智能化建筑不仅是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与新能源技术的深度融合,更是人、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的自主进化。
智能光环境实验室可进行建筑光环境的自主编程设计,实现室内照明系统和遮阳系统的联动控制。随着实验室胡老师的操作,室内灯光根据使用需求自动调整变换,展示了欢迎模式、展览模式、演讲模式、会议模式、自然光照明等多种场景模式,同学们在移动端控制界面实现了对场景切换随时、随地、随心的便捷操作,体验了一场光与电的盛宴。
可折展光伏立面控制系统通过动态调节光伏板工作模式,首创气象感知-弹性折展的智能联动机制,即通过多参数气象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实现暴雨时自动折叠保护、风力超限启动分级收缩。参观过程中,同学们还体验了对雨水传感器喷水来模拟下雨的动作,进而观察到光伏板折叠收缩的过程。整个系统在保证稳定性与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对光伏板面积的限制,增加光伏发电量,破解传统固定式光伏立面发电效率受限、结构能力冗余难题,为智能建筑与绿色能源的高效融合提供新方案。
此次实验室参观活动不仅为中德工程学院的2024级学生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探索科学、追求创新的种子。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将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国家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