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新闻
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迎来成立20周年,联手培养国际化卓越工程人才
发布时间:2024-03-26        浏览次数:13

当地时间3月18日,德国高校国际合作联合会(DHIK)成立20周年暨中德工程学院成立20周年庆典在德国富尔达应用科学大学隆重举行。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秘书长西克斯,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巴甘兹,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黄伟,德国高校国际合作联合会主席、萨尔兰应用科学大学校长莱昂哈特,富尔达应用科学大学校长哈克扎尔,同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等出席活动。

  

  

郑庆华代表学校对中德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德方伙伴高校的信任与付出表示衷心感谢,并就人工智能深度赋能高等教育和共同开展新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提出倡议。


  

与会代表表示,在中德双方共同努力下,经过20年持续探索,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经验,中德合作共同培养国际化优秀工程人才,在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此前一天,郑庆华一行访问了中德工程学院重要伙伴高校纽伦堡应用科学大学,深度了解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独特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及在校企合作方面的特色做法。

  

中德携手培养国际化卓越工程人才

  

回望20年,同济大学携手德国伙伴高校,彼此信任、相互支持,在合作办学道路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足迹。

  

2004年,中德工程学院正式成立

  

2004年7月,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挂牌成立。这是中国教育部与德国联邦教研部共同倡议、直接指导和支持的中德科学与文化合作交流示范性办学机构。2005年4月,中德工程学院企业顾问论坛在上海成立,为学院的专业发展和建设建言献策,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便捷途径。2006年1月,德国15所应用科学大学在埃斯林根签署联合协议,与中德工程学院开展全面合作。2013年9月,中德工程学院合作伙伴德国高校国际合作联合会成员扩展至26所德国应用科学大学。2007年9月,首批中德工程学院学生赴德国合作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2009年9月,学院迎来首批攻读双学位的德国合作大学交流生。2010年9月,中德工程学院全面完成第四学年的全外语专业课程建设任务,培养出第一批德国双学位毕业生。

  

2009年,首批攻读双学位的德国合作大学交流生

  

学习借鉴德国高等工程教育面向应用、贴近工程的理念和经验。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师资兼具学术水平和企业经验,学院每年系统引入德国应用科学大学30余名教授直接外语授课,与中方教授开展合作交流并指导学生实践活动。学院利用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优势,将德国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模式与中国国情和需要相结合,依托同济大学“双一流”学科,聚焦专业,组建了一支由中方(学院专职教师)、德方(德国高校联合会26所成员高校)定期来华授课教师、合作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多元化师资队伍。

  

2014年,国内首家“工业4.0-智能工厂实验室”落地同济

  

先进完备的实验平台有力支撑工程人才培养。学院目前有一个实验教学中心,下辖27个实验室,包括工业4.0-智能工厂实验室、三维打印与三维结构实验室、先进自动化联合示范实验中心、建筑微电网实验室、智能光环境实验室等,总建筑面积约4000平米。各专业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建设配套实验课程,面向中德两国学生开设20余门本科生实验课程与实践类项目课程教学,年课时量约1000课时。

学院采取“3+1”培养模式,学生前3年在同济学习,第4年留学德国,期间在德国企业进行3至6个月的实习,并完成毕业论文。论文要求学生要进入企业工作最前沿,找到企业实际的有意义的问题,将成果直接运用于企业生产。

  

毕业生已成为中德两国工业界与学术界的一支最活跃的力量

  

20年来,中德这棵共同精心培植的小树苗,茁壮成长,已结出累累果实。

学院聚焦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技术、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及“碳中和”技术领域,培养具有前瞻性交叉思维、助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的国际化卓越工程人才。

  

中德工程学院为第一届毕业生举办毕业典礼  

  

20年来,学院培养了2420名中国学生,其中1782人获中德双学位;德国毕业生达790人,其中462人获中德双学位。毕业生受到各方广泛欢迎,毕业后活跃在中德两国的工业界和学术界。最近3届毕业生,六成以上选择继续深造,每年的就业率都接近100%。学院发放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专业能力、管理协调能力、胜任工作能力等均表示满意,尤其是对他们解决本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团队协作能力表示非常满意。

  

学院学生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2015年4月,在德国汉诺威举行的工业博览会上,学院本科生马瑜良、邱宇清、张锐合作研发的“3D复印机”,斩获全球Xplore电气自动化大奖赛“工厂”类项目冠军。此后,学院学生每年都会在全球Xplore电气自动化大奖赛上斩获荣誉。

  

“老师们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教我们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方式让我受益良多。”2014届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毕业生黄虹梓说。他是德国工业平台IndustryStock大中华区经理,2021年起晋升为diribo传感器平台全球合伙人。

  

毕业生谢翔荣获2023年度NAMUR学会最佳博士论文奖

  

学院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2011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毕业生谢翔本科毕业后,赴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深造,读博期间发表多篇论文,并获得2023年度NAMUR*学会(德国测量与控制标准委员会)最佳博士论文奖。

  

被誉为应用科学领域中德高等教育合作的“灯塔项目”

  

中德两国政府指导支持,融合两国优良师资,丰富的实践平台资源支撑,学生刻苦攻读,中德工程学院的办学质量持续提升,收获好评。

所有专业通过AQAS认证

  

学院所有专业先后于2008年、2014年、2022年连续三次通过德国权威机构高校质量保障和专业资质协会(AQAS)认证;2011年7月,中德工程学院被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评选为“上海市中外合作办学示范性机构”;多次被中德两国政府点名表扬,被誉为“中德高等教育合作的成功典范”。

中德工程学院是国内唯一获德国联邦教研部连续18年资助的教育合作机构,是中国教育部和德国联邦教研部在高教领域合作的标杆和引领性项目,多次在中德两国政府间战略文件中被点名褒奖:在2015年、2016年德国联邦教研部和中国科技部先后发布的《中国战略》以及《德国战略》中被誉为中德教育和科技合作的范例;2018年中国教育部和德国联邦教研部在两国政府磋商期间发表联合声明,再次强调对学院的支持及在系统中和规模上拓展对该机构的建设;在2020年德国外交部发布的联邦政府政策纲领中被誉为德国“外交科技政策的灯塔项目”;在2021年德国联邦教研部对学院的评估报告中,学院被称为应用科学领域国际高等教育合作的一个充满活力、组织良好、表现出色的灯塔项目。

  

2023年8月至9月,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举办德国学生暑期夏令营

  

学院还成为一座推动中德两国青年学生往来互动的友谊之桥。2019年7月,中德工程学院牵头组织举办“同济大学生2019德国暑期营”活动,涵盖了17个学院22个项目的近400名学生,足迹遍布德国。2023年暑假,中德工程学院举办德国学生暑期夏令营,近百名德国学生来中国学习,学中文、听讲座、参观企业,近距离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最新发展。“一次有趣而新奇的经历,我要重返同济攻读双学位。”来自德国萨尔应用科学大学的学生福斯特(Alischa Förster)说。

中德工程学院面向学生提供校企科创项目和竞赛、企业见面会等资源,探索并形成校企联合开发课程、共同建设实验室、协同科研的深度产教合作模式。这种模式在推进国家工程人才培养改革探索中具有重要示范作用,现已辐射推广至福州、云南和上海临港等地。

  

  

坚持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产教深度融合,联手培养国际化卓越工程人才,先行先试探新路,枝繁叶茂结硕果。

  

 

联系我们